油價難回溫,OPEC后會有誰來掌控油市
2023-12-20
盡管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及其十個盟友連續數月大幅削減石油產量,并于 11 月底宣布新一輪減產,但仍難以提振低迷的油價。
此外,OPEC+集團面臨多方面壓力,美國原油產量不斷上升、化石燃料轉型迫在眉睫,以及成員國之間不和的報道都加劇了挑戰。
盡管卡特爾于 11 月宣布進一步減產,但價格仍處于近六個月來的最低水平。
最近幾天,貨運商和石油公司表示,由于胡塞叛軍的無人機和導彈襲擊,他們將避免使用紅海和蘇伊士運河,因此價格大幅上漲。但仍低于每桶 80 美元。
盡管如此,原油價格仍高于過去五年的平均水平。
為了支撐價格,自 2022 年底以來,OPEC+ 聯盟已實施了超過 500 萬桶/日的供應削減。
在 9 月份接近 100 美元之后,該聯盟的戰略未能扭轉頹勢。
盡管利雅得將價格下跌歸咎于投機者,而不是需求疲軟,但分析師表示,該卡特爾缺乏團結,引發了人們對其最新宣布的減產的懷疑。
摩擦力暴露無遺
瑞訊銀行分析師伊佩克·奧茲卡德斯卡亞 (Ipek Ozkardeskaya) 告訴法新社:“如果說減產消息普遍無人知曉,那是因為最新的討論顯示該集團核心存在摩擦。”
安哥拉和尼日利亞在11月部長級會議上表達了對其生產配額的不滿,會議因分歧而不得不推遲數日。
此外,OPEC+聯盟無法就所有23個成員國都支持的集團范圍內減產達成一致。 相反,重量級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在自愿減產方面僅獲得了其他六個成員國的支持。
然而,奧茲卡德斯卡亞表示,“團結是賦予該組織及其決策更強合法性所需要的”。
這個由 13 個成員國組成的 OPEC 卡特爾成立于 1960 年,于 2016 年與其他 10 個產油國合作組建了 OPEC+,以獲得更大的影響力。
但事實證明,該組織的擴大是“一把雙刃劍”,奧茲卡德斯卡亞指出,決策變得更加困難。
1973年,這個總部位于維也納的組織在贖罪日戰爭期間對以色列的盟友實施石油禁運,引發了第一次石油危機,引起了國際關注。
短短幾個月內,價格翻了兩番,凸顯了卡特爾的主導地位。
面對 20 世紀 80 年代日益增長的競爭對手,它引入了著名的配額制度,使其能夠對市場施加更多控制。
這一策略意味著該集團在 2008 年金融危機和新冠大流行后的價格沖擊期間表現相對較好,盡管內部緊張局勢加劇。
國際能源署(IEA)在其最新報告中表示,由于供應削減以及利比亞和委內瑞拉的各種政治危機,OPEC+在石油市場的份額已降至51%,這是自其成立以來的最低水平。
與此同時,全球主要生產國美國的原油產量已升至每日2000萬桶以上,而巴西和圭亞那的產量也大幅上升。
國際能源署表示:“全球石油供應從中東主要生產國轉向美國和其他大西洋盆地國家,正在深刻影響全球石油貿易。”
綠色轉型
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因氣候變化而呼吁放棄化石燃料,OPEC+也面臨著自身的滅亡。
奧茲卡德斯卡亞表示:“綠色轉型是歐佩克業務的主要拖累。”他強調,該組織“有興趣盡可能推遲綠色轉型”。
在迪拜舉行的 COP28 峰會上,歐佩克秘書長海瑟姆·阿爾蓋斯在一封受到嚴厲批評的信中敦促歐佩克+成員國“積極拒絕”任何“針對”化石燃料而不是排放的語言。
分析人士稱,利雅得必須維持來自石油的政府收入流入。
SPI 資產管理公司的史蒂芬·英尼斯 (Stephen Innes) 表示,它們“對于為沙特阿拉伯廣泛的多年經濟多元化計劃(包括雄心勃勃的巨型項目)提供資金至關重要”。
利雅得一直致力于開發其他收入來源,但“這種轉變不會一蹴而就”,瑞銀分析師喬瓦尼·斯塔諾沃補充道。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來源于網絡公開發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相關資訊